根据中国机动车驾驶证申领的相关规定,申请人在通过科目一考试后、参加科目三考试前,必须参加交通安全宣誓仪式,这一环节并非形式化流程,而是法律明确要求的 mandatory 环节,旨在通过庄严的仪式感强化驾驶人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未来安全驾驶奠定思想基础。
宣誓的法律依据与目的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62号)第五十条明确:“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科目一合格后,申请人应当参加交通安全宣誓。”这一规定将宣誓纳入驾驶证申领的法定流程,与考试、体检等环节具有同等效力,其核心目的可概括为三点:
一是强化法律敬畏,通过宣誓,让申请人明确知晓驾驶行为不仅是个人技能的体现,更是受《道路交通安全法》约束的法律行为,从源头上杜绝“无证驾驶”“酒驾”“超速”等违法行为的侥幸心理。
二是培养责任意识,驾驶机动车意味着对自身、乘客、行人及公共安全的双重责任,宣誓誓词中“珍爱生命、安全驾驶”等内容,正是通过集体承诺的形式,将“责任”二字刻入驾驶人的认知深处。
三是树立安全理念,宣誓仪式通常会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让申请人直观感受交通违法的严重后果,从而形成“安全第一”的驾驶习惯,减少“马路杀手”的产生。
宣誓的具体流程与内容
宣誓仪式由车管所或其委托的驾校组织,通常在科目一考试合格后、科目三考试前集中进行,具体流程如下(以某市车管所为例):
考前准备
- 场地布置:宣誓室悬挂国旗、警徽,张贴“珍爱生命 遵守交规”等标语,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 人员到位:车管所民警、驾校教练及所有科目一合格申请人到场,民警担任宣誓仪式主持人;
- 材料准备:统一印制誓词卡片、宣誓签到表及《交通安全承诺书》。
宣誓仪式流程
环节 | 注意事项 | |
---|---|---|
集合整队 | 申请人统一穿着驾校训练服,按考试序列列队,保持安静。 | 需携带身份证、考试合格证明,提前10分钟到场,不得迟到或缺席。 |
主持人讲话 | 民警宣读宣誓的意义、纪律要求,强调宣誓的法律约束力。 | 明确“宣誓是承诺,更是责任”,要求申请人以严肃态度对待。 |
宣读誓词 | 全体人员在领誓人(通常为民警)带领下,逐句宣读誓词(全文见下方“誓词内容”)。 |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集体宣誓时需同步举起右手,握拳至耳侧。 |
签字确认 | 宣誓结束后,申请人在《交通安全承诺书》上签字,并提交车管所存档。 | 签字需本人完成,不得代签,承诺书将纳入驾驶人诚信档案。 |
警示教育 | 播放交通事故警示片,民警结合案例讲解“超速、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的危害。 | 申请人需全程观看,结束后可提问互动,加深对交通安全的理解。 |
(全国统一模板,具体以当地车管所为准)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郑重宣誓: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规,严守驾驶操作规程,服从交通管理,文明驾驶,礼让行人,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珍爱生命,维护交通秩序,努力做一名让政府放心、让家人安心、让社会满意的合格机动车驾驶人。”
宣誓的意义与延伸价值
宣誓仪式虽仅持续10-15分钟,但其对驾驶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深远,从心理学角度看,“承诺一致性”理论指出,当个体公开做出承诺后,会更倾向于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宣誓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对驾驶人的“行为锚定”——在日后驾驶中遇到“抢一秒”“省一脚油”等诱惑时,宣誓时的庄严场景会提醒其坚守安全底线。
部分地区的车管所还会创新宣誓形式,如组织“新驾驶人志愿服务队”,在宣誓后引导参与交通疏导、文明劝导等实践活动,将“承诺”转化为“行动”,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感。
注意事项
- 缺席处理:若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参加宣誓,需提前向车管所提交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可安排补宣誓;无故缺席者,需重新预约科目一考试。
- 纪律要求:宣誓期间需关闭手机、保持肃静,不得嬉笑打闹;若出现不严肃行为,民警可中止其宣誓流程,要求重新参加。
相关问答FAQs
Q1:如果因身体原因(如行动不便)无法站立宣誓,是否有特殊安排?
A:有,身体不便的申请人可提前向车管所提供医院证明,经核实后可采取坐姿宣誓,或由民警上门组织宣誓(部分地区提供此项服务),确保仪式的庄严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Q2:宣誓后若发生严重交通违法(如醉驾),宣誓环节是否会影响处罚结果?
A:不会,宣誓是驾驶证申领的法定流程,与后续的交通违法处罚无直接关联,若发生醉驾等严重违法行为,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等规定从严处罚,且宣誓记录可能作为“主观恶性”的参考情节之一,但不会减轻或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