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驾培市场中“包过”驾校的虚假宣传屡见不鲜,西安富民驾校”因“包过”承诺被学员集中曝光,引发广泛关注,所谓“包过”,实则是驾校利用学员急于拿证的心理设置的消费陷阱,不仅让学员承担经济损失,更可能因涉及违规操作面临法律风险,本文将从“包过”套路、学员遭遇、法律风险及维权建议等方面展开分析,揭露“包过”驾校的乱象。
“包过”驾校的常见宣传与收费模式
“包过”驾校的核心手段是通过“不过全额退款”“内部指标保过”“优先约考”等话术吸引学员,其收费模式往往存在“低门槛高附加”的特点,以富民驾校为例,其在宣传中常用“签约保过,不过退费”“包教包会,包拿驾照”等模糊承诺,吸引学员缴纳基础培训费(通常为3000-5000元)后,再以“包过费”“关系费”“模拟考费”等名义收取额外费用(总额可达8000-15000元)。
以下是“包过”驾校的常见套路归纳:
套路类型 | 具体表现 | 风险提示 |
---|---|---|
虚假宣传承诺 | 口头承诺“包过”“不过全额退款”,但合同中不明确退费条件或设置苛刻条款(如“需通过全部考试且无违纪”)。 | 《广告法》明确禁止虚假宣传,“包过”本身违反考试公平原则,承诺难以兑现。 |
隐性收费陷阱 | 基础费外强制收取“包过费”“优先约考费”,或以“补考费”“模拟考费”名义重复收费。 | 未提前告知的收费属于价格欺诈,学员有权拒绝。 |
责任推诿与拖延退款 | 学员挂科后,以“学员练车不足”“考试状态不佳”为由拒绝退费,或要求补交费用才安排补考。 | 合同未明确退费流程时,驾校可能无限期拖延,学员维权困难。 |
涉嫌违规操作 | 声称“有内部关系”“能修改考试系统”,诱导学员配合作弊(如替考、使用电子设备)。 |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作弊行为将导致成绩作废、禁考,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
学员真实遭遇:从“期待保过”到“维权无门”
西安学员小王(化名)的经历是“包过”骗局的典型缩影,2023年3月,他在富民驾校报名时,招生人员以“签约包过,不过全额退款”为由,诱导他缴纳了6800元“VIP包过套餐”,包含基础培训费和“包过费”,合同中仅写明“若因驾校原因未通过考试,退还包过费”,但对“驾校原因”未作定义。
科目二考试中,小王因操作失误挂科,随后向驾校申请退费,驾校以“练车时长不足20小时(合同约定需满30小时)”为由拒绝退款,并要求他补交2000元“强化训练费”才能获得补考名额。“当时他们说‘包过’肯定能过,结果挂科后各种推诿,钱也没退,还让我再交钱。”小王无奈表示,由于合同条款模糊,他多次与驾校沟通无果,最终只能通过12315平台投诉,目前仍在处理中。
类似案例不在少数:有学员反映,驾校承诺“包过”实为通过“给考官送礼”的方式操作,结果考试中被发现作弊,成绩作废且被禁考1年;还有学员在退费时遭遇“拖字诀”,驾校以“财务流程”“领导审批”为由拖延数月,最终杳无音信,这些套路不仅让学员经济损失惨重,更浪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包过”背后的法律风险与行业乱象
从法律层面看,“包过”驾校的行为涉嫌多重违规:
- 虚假宣传: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宣传。“包过”承诺因违反考试公平性原则,属于典型的虚假宣传,驾校需承担行政处罚责任(如罚款、吊销执照)及民事赔偿责任。
- 合同欺诈:部分驾校在合同中设置“霸王条款”,如“学员未达到练车时长不予退费”,但实际未提供足够的练车资源,涉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的“欺诈行为”。
- 协助作弊:若驾校承诺通过“关系”或“技术手段”帮助学员通过考试,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组织考试作弊罪”,学员若参与其中,也将面临法律制裁。
行业乱象的根源在于驾培市场供需失衡:部分驾校为争夺生源,不惜以“包过”为噱头恶性竞争;学员对驾校资质、合同条款审核不严,给了不良驾校可乘之机,据西安市交通运输局2023年数据显示,全年受理驾校投诉中,“虚假宣传”占比达42%,包过”类投诉占比超七成。
如何避免“包过”陷阱?选择正规驾校是关键
面对“包过”诱惑,学员需保持理性,通过以下方式规避风险:
- 核实驾校资质:选择持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正规驾校,可通过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官网查询驾校备案信息及投诉记录,避免选择“黑驾校”或口碑较差的机构。
- 拒绝“包过”承诺:根据公安部《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考试通过率取决于学员自身练习情况,驾校无能力“保证”通过,对“包过”“不过退费”等宣传,需警惕其背后的附加条件。
- 签订正规合同:报名时务必签订《机动车驾驶培训合同》,明确培训费用、退费条件(如因驾校原因无法培训的退费流程)、练车标准等条款,拒绝口头承诺。
- 保留消费凭证:妥善保存缴费发票、合同文本、聊天记录等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可向交通运输部门(12328)、市场监管部门(12315)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驾校承诺“包过”并签订“不过全额退款”合同,这种合同有效吗?
解答: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包过”承诺因违反考试公平原则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严禁考试作弊”的强制性规定,相关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若合同中“退费条件”显失公平(如要求学员承担驾校应承担的责任),学员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条款,即使签订“不过退费”合同,学员仍需结合具体条款及驾校履约情况维权。
问题2:如果被驾校“包过”套路,如何有效维权?
解答:维权需分三步走:
- 收集证据:整理合同、缴费凭证、聊天记录(承诺“包过”的内容)、练车记录等,证明驾校存在虚假宣传或违约行为。
- 投诉举报:向西安市交通运输局驾校管理处(电话:029-12328)投诉驾校违规行为,同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举报价格欺诈或虚假宣传。
- 法律途径:若协商及投诉无果,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驾校退还费用并赔偿损失(如因拖延退费产生的误工费、交通费等),必要时,可申请法律援助,降低维权成本。
学车考证是关乎交通安全的重要技能,学员应摒弃“走捷径”心理,选择正规驾校通过自身努力拿证,监管部门需加大对“包过”等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净化驾培市场,让学员安心学车、放心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