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记分管理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63号)等规定,驾驶人需对自身的交通违法行为负责,记分处理原则上应由违法驾驶人本人完成,所谓“驾驶证代扣分”,通常指非违法驾驶人代替实际违法驾驶人接受记分处理的行为,但当前政策对此有严格限制,部分地区已全面禁止“有偿代扣”或“无正当理由代扣”,以下从政策规定、操作限制、法律风险及正确处理方式等方面详细说明。
驾驶证记分的基本规定与代扣分政策背景
驾驶证记分周期为12个月,满分为12分,记分周期内记分未满12分的,记分予以清除,记分达到12分的需参加满分学习考试,记分分值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分为1分、3分、6分、12分四档。
代扣分”,核心原则是“处罚与行为相适应”,即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应与实际违法驾驶人的过错相对应,早期部分情况下允许近亲属等特定关系人代为处理(如代缴罚款),但记分仍归属违法驾驶人本人,2022年4月1日新规实施后,进一步明确“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的,应当是违法驾驶人本人”,这意味着除法定特殊情形外,禁止通过“代扣分”方式转移记分。
当前允许“代扣分”的法定情形及限制
尽管政策严格限制代扣分,但在以下法定特殊情形中,经交管部门审核同意,可由他人代为办理部分手续,但记分仍归属违法驾驶人本人,且需满足严格条件:
(一)允许代为处理的情形(仅限手续代办,记分不转移)
-
近亲属代为处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违法驾驶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近亲属,可凭双方身份证明、关系证明(如户口本、结婚证等)代为接受处理,但需证明“实际违法行为确由驾驶人本人实施”,且代办理由需合理(如违法驾驶人因身体疾病、出国等无法亲自处理)。 -
委托代理人代为处理
违法驾驶人可出具书面委托书,委托他人代为处理,但需提供委托人、受托人身份证明及委托书,且委托事项需在交管部门允许范围内(如仅限缴纳罚款、提交申诉材料等,记分仍由驾驶人承担)。
(二)禁止代扣分的情形
以下情况无论是否为近亲属或委托关系,均禁止代扣分,违法驾驶人必须本人处理:
- “买分卖分”行为:即通过支付报酬让他人代替接受记分,或代替他人接受记分并获取利益,属于违法行为;
- 一次性记分达到12分的:满分学习考试必须由驾驶人本人参加,不得由他人代替;
- 涉及暂扣、吊销驾驶证的严重违法(如醉驾、肇事逃逸等):必须由驾驶人本人到案处理,记分和处罚不可转移;
- 非本人名下车辆违法:若违法车辆与驾驶人无关联(如借用车、租赁车),仍需由实际违法驾驶人处理,他人不得代扣分。
“代扣分”的操作流程(仅限允许代为处理的情形)
若符合上述法定情形(如近亲属代为处理),可按以下流程操作,但需注意:此流程仅为“手续代办”,记分仍归属违法驾驶人本人:
步骤 | 所需材料 | 注意事项 | |
---|---|---|---|
确认违法信息 | 通过“交管12123”APP或交管部门窗口查询违法行为的详细信息(如违法时间、地点、行为代码、记分分值)。 | 违法人身份证号、驾驶证号、车辆信息 | 需确认违法行为确由本人实施,非他人冒名顶替。 |
准备代扣证明材料 | 若为近亲属代扣,需提供双方身份证明、关系证明(如户口本、出生证明、结婚证等);若为委托代理,需提供经公证的委托书。 | 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委托书(需注明委托事项、权限、期限) | 委托书建议公证,避免因手续不全被拒收。 |
现场提交申请 | 到违法发生地或车辆登记地交管部门窗口,提交违法处理申请及代扣证明材料。 | 违法处理申请表、代扣人及违法人身份证明、关系证明/委托书、驾驶证、行驶证 | 交管部门会审核代扣理由是否合理,必要时要求违法人本人到场说明。 |
确认违法并缴纳罚款 | 经审核通过后,代扣人需在违法处理确认书上签字,确认违法事实并缴纳罚款(可通过现金、银行卡、“交管12123”缴纳)。 | 签字确认书、罚款缴纳凭证 | 签字即代表承认违法事实,后续如有争议需承担相应责任。 |
记分归属确认 | 缴纳罚款后,记分将记入违法驾驶人驾驶证记分周期,代扣人不承担记分后果。 | 记分查询结果(可通过“交管12123”查询) | 记分周期内累计达12分的,违法驾驶人仍需参加满分学习考试。 |
“代扣分”的法律风险与后果
若通过非正规途径(如“买分卖分”)进行代扣分,将面临以下法律风险:
(一)对“买分人”(实际违法驾驶人)的风险
- 记分无效及重新处理:若代扣人非本人或不符合法定情形,记分可能被撤销,需重新接受处理,并可能面临加重处罚;
- 影响驾驶证使用:记分虽通过代扣“消除”,但实际违法记录未消除,未来办理驾驶证换证、补证、车辆过户等业务时可能受阻;
- 纳入信用记录:“买分卖分”行为可能被纳入个人信用档案,影响贷款、就业等。
(二)对“卖分人”(代替接受记分者)的风险
- 行政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6条,代替他人接受处罚的,由交管部门处2000元以下罚款,暂扣驾驶证6个月;情节严重的(如组织、介绍他人代替接受处罚),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同时驾驶证可能被吊销;
- 记分后果:代替接受记分后,若代扣人本人在记分周期内记分达12分,需参加满分学习考试,影响自身驾驶证使用;
- 刑事责任风险:若“买分卖分”涉及团伙作案、多次实施,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或“伪证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处理交通违法的方式
与其冒险“代扣分”,不如通过合法途径及时处理违法:
- 及时处理违法:通过“交管12123”APP或交管部门窗口查询违法,确认后尽快缴纳罚款,避免记分累积;
- 参加学习减免记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可通过参加“学法减分”(线上学习+考试)最多减免6分(需符合条件,如当前记分未达12分、驾驶证处于正常状态等);
- 对违法有异议的申诉:若认为违法处罚不当,可在收到处罚决定书60日内向上一级交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在6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非通过“代扣分”逃避责任。
相关问答FAQs
Q1:听说可以找“黄牛”代扣分,靠谱吗?会有什么后果?
A:找“黄牛”代扣分属于“买分卖分”违法行为,完全不靠谱,根据规定,“黄牛”和违法驾驶人将面临2000元以下罚款、暂扣驾驶证甚至拘留的处罚;记分可能被撤销,需重新处理,且违法行为记录会留存,影响个人信用。“黄牛”可能利用虚假材料办理,导致驾驶人承担法律风险,切勿尝试。
Q2:我是车主,但违法人是借车的朋友,能替他接受记分吗?
A:不能,无论是否为车主,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和处罚都应由实际违法驾驶人本人承担,车主若为朋友代缴罚款,属于民事行为,但“代扣分”(代替接受记分)是法律禁止的,若强行代扣,车主和违法朋友都将面临行政处罚,正确的做法是通知朋友本人及时处理违法,或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借用车辆期间的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