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驾培行业迎来新一轮改革,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对驾校培训、收费、教练管理等方面作出全面规范,旨在解决学时造假、乱收费、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切实保障学员权益,新规实施后,驾校运营模式和学员学车体验均发生显著变化。
在培训学时方面,新规首次明确要求“计时培训”,且对学时标准作出刚性规定,不同车型需完成的基础学时大幅增加,其中C1(手动挡)总学时不少于62学时,C2(自动挡)不少于58学时,理论学时与实操学时严格分离,理论教学需通过人脸识别验证学时,实操培训则采用“车载计时+GPS定位+视频监控”技术,确保学员与教练、车辆、时间一一对应,杜绝“学时刷课”现象,以下是不同车型学时要求的细化表格:
车型 | 总学时(学时) | 理论学时(学时) | 实操学时(学时) |
---|---|---|---|
C1 | 62 | 22 | 40 |
C2 | 58 | 22 | 36 |
收费模式上,新规推行“先培训后付费”机制,学员可自主选择缴费方式,签订培训合同后,按学时支付费用,拒绝一次性收取高额培训费或捆绑收费,驾校需通过全国统一的驾培监管平台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和学费明细,学员完成一个阶段培训后确认付费,避免因驾校倒闭或服务质量差导致学费损失,新规鼓励驾校提供“计时计时收费、计时收费”的多样化服务,满足不同学员的学车需求。
教练员管理更趋严格,新规要求教练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执教,且教练员信息需在驾培平台公示,学员可自主选择教练,教练员不得存在“吃拿卡要”、索要财物等行为,违者将被列入黑名单,吊销执教资格,驾校需建立教练员信用评价体系,学员可通过平台对教练员的教学态度、服务质量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与教练员的薪酬、招生资格直接挂钩,倒逼教练员提升服务质量。
教学监督与考核机制同步强化,交通部门通过驾培监管平台实时监控驾校培训数据,对学时造假、减少培训项目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驾校将被暂停招生,新规要求驾校配备符合标准的教练场地和教学车辆,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确保教学安全,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若发现驾校违规操作,可通过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投诉,监管部门将及时介入处理。
考试标准与培训内容衔接更紧密,新规下,驾校培训内容与公安部修订的《机动车驾驶教学与考试大纲》高度统一,科目二、科目三的考试项目与日常训练要求一致,减少“应试培训”现象,科目三增加“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核,培训中强化实际道路驾驶技能、应急处置能力的培养,确保学员不仅通过考试,更能掌握安全驾驶技能。
总体来看,2017年驾校新规通过规范学时、创新收费、严管教练、强化监督等举措,推动驾培行业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为学员提供了更透明、更规范、更优质的学车环境,也为培养合格驾驶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FAQs
问:2017年新驾规实施后,如果学时不够是否可以预约考试?
答:不可以,根据新规,学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各阶段学时,并通过驾培监管平台验证学时真实有效后,方可预约相应科目考试,学时不足或学时数据异常的,车管所将不予受理考试申请,确保学员掌握必要的驾驶技能。
问:“先培训后付费”模式下,如果对教练不满意可以更换吗?
答:可以,新规赋予学员自主选择教练的权利,在培训过程中,若学员对教练的教学方法、服务态度等不满意,可向驾校提出更换申请,驾校应在3个工作日内为学员安排其他教练,学员可通过驾培平台对教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教练员考核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