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教练坑钱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驾校需求 正文

在学车过程中,不少学员都遇到过驾校教练“坑钱”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还严重影响学车体验和心情,常见的“坑钱”套路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了解这些套路并掌握应对方法,才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驾校教练坑钱

常见的“坑钱”套路

驾校教练的“坑钱”手段往往隐蔽且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前期低价诱惑,后期层层加价
部分驾校在招生时以“低价包过”“快速拿证”为噱头吸引学员,签订合同后却以各种理由额外收费,比如报名时说“学费包含所有费用”,练车后突然要求支付“场地使用费”“油费补贴”“模拟器费”,甚至声称“考试需要打点关系”,强制收取“包过费”“打点费”,这些费用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且大多没有正规收据,学员往往因“怕麻烦”或“担心影响考试”而被迫支付。

学车过程中的“隐性收费”
一些教练会在学车过程中故意设置障碍,暗示学员需要“意思意思”,学员预约练车时,教练以“车满了”“没名额”为由拖延,直到学员递上烟、送了礼才安排;或者故意拖延教学进度,说“你练得少,得多练”,结果每次练车时间极短,变相要求加钱购买“学时包”,更有甚者,在学员接近考试时,以“你学得不行,需要加练”为由,要求额外购买高价“速成班”。

考试环节的“卡点要钱”
考试本是检验学习成果的环节,却成了部分教练“创收”的机会,比如学员考试未通过,教练不帮分析问题,反而说“考官没‘打点’,下次还得交钱”;或者在学员预约考试时,以“考试名额紧张,需要加急费”为由索要费用,部分教练还会以“考试车不熟悉,需要租用教练车”为由,收取高额“陪考费”,而这些费用在报名时从未提及。

暗示或明示送礼
除了直接收费,部分教练还会通过暗示索要财物,练车时说“现在这行不好做,学员懂点事”,或直接暗示“过年过节总得表示表示”,一些学员为求顺利,被迫送烟、酒、购物卡,甚至直接转账,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

为什么教练敢“坑钱”?

教练“坑钱”现象的背后,有多重原因:

驾校教练坑钱

驾校管理松散,责任推诿
部分驾校对教练的监管形同虚设,甚至默许教练通过“灰色收入”提高积极性,当学员投诉时,驾校往往以“个人行为”为由推卸责任,未能及时处理问题,导致教练有恃无恐。

教练收入结构畸形,底薪低靠提成
许多驾校教练的底薪极低,主要收入来源于学员的“额外好处”和驾校的招生提成,这种收入结构导致部分教练将“坑钱”视为主要收入来源,忽视了教学质量和服务态度。

学员维权意识薄弱,取证难
不少学员遇到“坑钱”情况时,因担心“得罪教练影响考试”或“找不到证据”,选择忍气吞声,即使投诉,也因缺乏录音、转账记录等证据,导致维权困难。

行业信息差,学员不懂行情
部分学员对驾培行业收费标准、学时要求等不了解,容易被教练的“专业话术”蒙蔽,教练声称“官方规定必须购买模拟器”,学员不知晓其实际并非强制,从而被迫消费。

如何避免被“坑钱”?

面对教练的“套路”,学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护自己:

报名前“做功课”,选择正规驾校
优先选择口碑好、资质齐全的驾校,可通过当地运管部门官网查询驾校评价和投诉率,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条款,明确收费项目(如学时费、补考费、模拟器费等),要求驾校加盖公章,避免口头承诺。

驾校教练坑钱

学车时“留证据”,保留沟通记录
与教练沟通时,尽量使用文字形式(如微信、短信),保留收费凭证(如收据、转账记录),若遇到索要红包、加收费用的要求,可委婉拒绝并录音录像,作为后续维权的证据。

遇到问题“敢维权”,多渠道投诉
若遭遇“坑钱”,首先向驾校投诉,要求解决;若驾校推诿,可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运管处)拨打12328热线投诉,或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情况,必要时,可向消费者协会求助,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保持理性“不盲从”,拒绝不合理要求
教练索要财物或强制消费时,要明确拒绝,不要因“怕麻烦”而妥协,学车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主动向驾校申请更换教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正规收费项目vs常见乱收费项目对比

正规收费项目 常见乱收费项目
按官方标准收取的培训费(含学时) 强制购买高价“学时包”或“模拟器”
官方规定的补考费(车管所收取) 以“包过”“打点”为由索要的“好处费”
驾校统一收取的教材费 擅自增加的“场地使用费”“油费补贴”
考试车租用费(若合同约定) 考试前索要的“加急费”“人情费”

相关问答FAQs

Q1:遇到教练索要红包,不给就不让练车,怎么办?
A1:明确拒绝索要红包的要求,避免当场冲突,保留教练索要红包的聊天记录、录音或视频证据,随后,立即向驾校管理层投诉,要求更换教练或处理该教练,若驾校不予解决,可向当地运管部门(12328)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切勿因害怕而妥协。

Q2:报名时驾校承诺“包过”,结果没通过考试,能要求退费吗?
A2: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以虚假的“包过”等承诺诱使消费者签订合同的,属于欺诈行为,若因驾校或教练的原因(如教学质量差、未安排足够学时)导致考试未通过,学员有权要求退还部分或全部学费,建议先查看合同中关于“未通过考试退费”的条款,保留合同、缴费凭证等证据,与驾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消协或法院起诉,主张退费及赔偿。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淮阳鑫海驾校
« 上一篇 09-05
科目三模拟训练真的能显著提高考试通过率吗?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