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第一次站在驾校训练场时,正赶上盛夏最毒的日头,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攥着报名表,额角沁出的汗珠顺着眼镜腿滑进衣领,黏腻得让人心烦,作为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他习惯了对着屏幕敲代码,却在“倒车入库”四个字前犯了难——方向盘该打几圈?后视镜里的白线到底要不要动?
“嘿,新来的?别杵着啊,跟我一组练车!”清脆的声音像颗薄荷糖,在燥热的空气里炸开,林默抬头,看见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手里晃着两瓶冰水,星星发绳在阳光下闪得晃眼,她叫苏晚,后来才知道是驾校的“常客”,科目二挂了两次,却依然笑嘻嘻的,像株晒不蔫的向日葵。
第一次上车,林默手脚僵硬得像生锈的机器人,离合器松得太猛,车子“轰”地一蹿,吓得他猛踩刹车,苏晚的头差点撞上前座。“大哥,你这是要练漂移啊?”她揉着额头笑,眼睛弯成月牙,“放松点,离合器慢慢抬,我教你个口诀——‘快慢停’,快抬到半联动,慢找平衡点,停住别动,车动了就稳了。”
林默盯着她说话时微微上扬的嘴角,耳朵突然发烫,他注意到她指甲盖染着透明的甲油,指腹有薄茧,大概是常年握画笔的缘故,后来才知道,苏晚是个自由插画师,总背着画板来驾校,等他练车的间隙就在休息区涂涂画画,画训练场歪歪扭扭的树,画王教练骂人时鼓起的腮帮子,画他倒车时皱着眉的后脑勺。
练车间隙的休息区,成了他们的秘密基地,苏晚会从帆布袋里掏出小番茄、黄瓜条,甚至冰镇酸梅汤,说“补充维生素才能好好练车”,林默则会在她对着平板修画时,默默帮她连上驾校的Wi-Fi,顺手解决几个弹窗广告。“你电脑里怎么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软件?”他瞥见她桌面上“驾宝典”“科目二视频”和“猫和老鼠”的图标,忍不住笑。
“为了学车呗!结果发现还是看《猫和老鼠》放松。”她吐了舌头,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发梢,落在他摊开的《科目二理论手册》上,留下细碎的光斑,那一刻,林默突然觉得,背那些枯燥的交通规则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驾校的生活总是充满意外,有次练坡道定点,林默紧张得手心冒汗,车子“咚”地撞上路沿,安全气囊弹了出来,苏晚扔下画就跑过来,看着他发白的脸,突然笑了:“没事吧林默?你这叫‘人车合一’。”后来她画了幅漫画,画里的车子长了两个翅膀,驾驶座上的人顶着爆炸头,旁边写着“献给撞上人生第一个路障的勇士”,偷偷塞进他练车包。
真正让林默心跳加速的,是那个下雨天,预报中的暴雨突然倾盆而下,训练场瞬间被雨幕笼罩,苏晚没带伞,站在车棚下发愁,林默鼓起勇气跑过去,把唯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塞给她:“你先走,我跑回去就两站地。”话音刚落,他冲进雨里,衬衫瞬间贴在背上,凉得打颤。
那天晚上,林默发烧到38度,迷迷糊糊中门铃响了,打开门,苏晚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保温桶,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颊,却笑得比阳光还暖:“我妈熬了小米粥,我知道你肯定没吃饭。”她走进来,熟练地找碗盛粥,指尖碰到他滚烫的手背时,愣了一下:“你小子,淋雨都不知道躲?”
科目二考试那天,两人分在不同的考试车,林默上车前,苏晚塞给他一颗水果糖:“别紧张,就当平时练车,考完请你吃冰。”他含着糖,甜味在舌尖化开,突然觉得后视镜里的白线顺眼多了,考试结束,他竟然一把过,冲出考场时,看见苏晚在栏杆外朝他挥手,马尾辫在风里甩得欢快,像面招展的小旗。
庆功饭选在驾校旁边的烧烤摊,王教练喝多了拍着林默的肩膀:“小默啊,你小子行啊,不仅车开得好,桃花也旺!”苏晚在旁边踢了他一脚,脸颊却红得像番茄,林默看着她,突然想起第一次见面时她晃着的冰水,想起她画里的“人车合一”,想起雨夜里那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
“苏晚,”他放下啤酒杯,声音有点抖,“其实我练车时,总偷偷看你。”
苏晚愣了一下,然后笑出了声,眼睛亮得像落满了星星:“我知道啊,你每次倒车入库,都会先看我一眼。”
后来,他们一起练科目三,一起在考试前背直线行驶的要点,一起在拿到驾照那天,在驾校门口拍了张合影——苏晚站在中间,比着胜利的手势,林默和另一个学员站在两边,表情严肃得像开会,照片里,苏晚的星星发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他们刚刚开始的故事。
时间 | 事件 | 林默的感受 | 苏晚的举动 |
---|---|---|---|
第一天练车 | 倒车入库压线被教练骂 | 窘迫、无措 | 主动帮忙,教“快慢停”口诀 |
练车间隙 | 苏晚在休息区画画 | 好奇、偷偷观察 | 画他皱眉的后脑勺,偷偷塞漫画 |
雨天练车 | 林默冒雨送她回家 | 心疼、紧张 | 送小米粥,发现他发烧 |
考试当天 | 科目二一把过 | 释然、想分享喜悦 | 在考场外挥手,递水果糖 |
FAQs
-
故事里的林默和苏晚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答:是虚构的人物,但灵感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观察,驾校确实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陌生人因为共同的目标(拿驾照)频繁互动,很容易产生特别的情愫,这种“艳遇”更多的是一种温暖的巧合,是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 -
学车时真的容易遇到喜欢的人吗?
答:驾校的环境比较特殊:封闭的训练场、重复的练习、教练的“高压”氛围,会让大家更容易卸下防备,展现出真实的一面,一起克服困难(比如倒车入库)、分享零食、互相鼓励,这些细小的互动很容易拉近距离,但能否发展成故事,还是要看彼此是否投契,毕竟“喜欢”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