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厦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驾驶培训需求日益旺盛,但部分驾校存在学时造假、收费不透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了学员的培训体验和道路交通安全,为规范驾培市场秩序,提升驾驶培训质量,保障学员合法权益,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厦门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从培训学时、收费模式、教练员管理、监督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优化,标志着厦门驾培行业进入规范化、精细化发展的新阶段。
培训学时管理:从“形式化”到“实质化”的转变
学时是保证驾驶培训质量的核心,但过去部分驾校通过“刷学时”“代打卡”等方式虚化学时,导致学员“速成”上路却缺乏实际应对能力,新规针对这一问题,大幅提升了学时要求的严格性和真实性。
根据新规,C1(小型汽车)、C2(小型自动挡汽车)驾照的培训总学时由原来的78学时调整为8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不变(12学时),模拟驾驶学时从10学时增加到16学时,实际道路驾驶学时从56学时增加到60学时,更关键的是,新规全面推行“计时培训+人脸识别”系统,学员在培训前需通过APP刷脸签到,培训过程中系统将实时采集人脸、定位、车辆行驶轨迹及车内视频数据,学时记录需上传至市级驾培监管平台,经审核确认后方可有效,若发现替打卡、中途离场等情况,该时段学时将被作废,需重新补训。
新规对实际道路驾驶学时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要求必须包含“直线行驶”“变更车道”“靠边停车”等16项必考项目,以及“夜间驾驶”“雨雾天气驾驶”等特殊场景培训,确保学员掌握复杂路况下的应对能力。
表:厦门驾校新规前后C1驾照学时要求对比
| 项目 | 新规前学时 | 新规后学时 | 变化说明 |
|---------------------|------------|------------|--------------------------|
| 理论知识 | 12 | 12 | 不变 |
| 模拟驾驶 | 10 | 16 | 增加应急场景模拟训练 |
| 实际道路驾驶 | 56 | 60 | 细化必考项目,增加特殊场景 |
| 总计 | 78 | 88 | 增加10学时,强调实质训练 |
收费模式:“先培后付”破解“一次性收费”难题
过去,厦门部分驾校采用“一次性收取全部费用”的模式,学员报名后若遇到驾校倒闭、教练员中途离职等问题,往往面临退款无门的困境,新规明确推行“先培后付、按学时收费”的付费机制,从源头保障学员的资金安全。
根据要求,驾校需与学员签订《培训服务合同》,明确培训费用、收费项目、支付方式及退费条款,费用分为“基础培训费”和“补考费/模拟费”两类:基础培训费按学时支付,学员完成每阶段学时(如理论学时、模拟驾驶学时)并通过考核后,方可支付对应阶段的费用;补考费(科目一至科目四)和模拟训练费(如长途驾驶、夜间驾驶)需单独列明,由学员根据实际需求自愿选择支付。
为防止驾校乱收费,新规要求驾校在报名点、官网等平台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流程,接受社会监督,学员若中途退学,驾校需按已完成学时比例扣除费用,剩余费用应在5个工作日内退还,厦门市驾培行业协会还推出了“驾培资金监管平台”,学员的培训费用将先存入监管账户,按学时完成进度由平台划拨至驾校,确保资金安全。
教练员管理:从“资格准入”到“动态考核”
教练员是驾驶培训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新规从准入、培训、考核三个环节加强教练员管理,推动教练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在准入门槛上,新规要求教练员除具备《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证》外,还需具有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记录,并通过市级交通部门组织的“教学能力考核”和“心理健康测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需佩戴统一工牌,使用教学日志记录学员培训进度,严禁“吃拿卡要”、态度粗暴等行为,新规还建立了“学员评价+主管部门考核”的动态考评机制:学员可通过驾培APP对教练员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进行评分(满分5分),评分低于4.0分的教练员将被暂停教学;交通部门每季度对教练员进行教学能力抽查,连续两次不合格的,吊销其教练员证。
新规鼓励驾校建立“星级教练”制度,对评分高、学员通过率高的教练员给予奖励,并优先安排其培训新学员,形成“优质优酬”的激励导向。
监督与服务: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为确保新规落地见效,厦门市构建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在政府监管方面,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公安局建立“驾培监管平台”,实时监控驾校培训学时、教练员资质、学员评价等数据,对异常情况(如同一车辆短时间内多人签到、学时记录与实际轨迹不符)自动预警,并组织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核查,2023年第四季度,全市已查处“刷学时”违规驾校12家,暂停招生资格3家。
在行业自律方面,厦门市驾培行业协会制定了《驾驶培训服务规范》,要求驾校配备符合标准的教练车辆(需安装车载计时终端和视频监控设备)、培训场地(包含场地驾驶技能和实际道路驾驶训练场地),并定期公示驾校培训合格率、学员投诉率等指标,引导学员选择优质驾校。
在社会监督方面,学员可通过“厦门驾培”APP查询驾校资质、教练员信息、学时记录,在线提交投诉建议,交通部门承诺,投诉事项将在3个工作日内受理,1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反馈结果。
厦门驾校新规的实施,不仅是对驾培行业的规范,更是对学员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负责,通过严格学时管理、创新收费模式、强化教练员考核、完善监督机制,新规推动驾培行业从“应试培训”向“素质培训”转变,让学员真正掌握扎实驾驶技能,从源头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隐患,随着新规的深入推进,厦门驾培市场将形成“规范有序、竞争充分、质量优良”的新格局,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透明、高效的驾驶培训服务。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厦门驾校新规实施后,培训费用会上涨吗?
解答:新规下,培训费用实行“按学时支付”,总费用可能因学时增加(从78学时增至88学时)略有上涨,但涨幅可控,部分驾校为提升竞争力,推出“套餐优惠”(如一次性支付全部学时费用可享折扣),或通过优化教学安排(如增加晚间、周末培训时段)缩短培训周期,间接降低学员的时间成本。“先培后付”模式避免了传统“一次性收费”的资金风险,学员可根据自身进度灵活支付,整体费用更加透明合理。
问题2:新规要求“计时培训+人脸识别”,如何确保学时记录的真实有效?
解答:新规通过技术手段和监管机制双重保障学时真实性,驾培车辆需安装符合标准的计时终端,该终端具备人脸识别(核对学员身份)、GPS定位(记录行驶轨迹)、车内视频监控(拍摄培训过程)三大功能,学时数据实时上传至市级监管平台,无法人工篡改;交通部门通过平台对学时记录进行抽查,重点核验“同一车辆多人同时签到”“学时与行驶里程不符”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违规,将责令驾校整改并处罚,情节严重的暂停招生资格,学员也可通过APP查看培训视频,确认学时有效性,若发现伪造,可立即向交通部门投诉(12328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