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康的街头巷尾,提起“挺猛驾校”,不少学车人都会会心一笑,这个带着几分江湖气的名字,背后是一位将“实在”二字刻进骨子里的老板——刘挺猛,而他的照片,几乎成了驾校最生动的“活招牌”:无论是在报名大厅的墙上,还是学员朋友圈的分享里,那张总是带着爽朗笑容、眼神透着干劲的脸,成了无数南康人学车路上最熟悉的“老朋友”。
从“学徒”到“老板”:照片里的二十年学车路
刘挺猛的照片很少有“摆拍”的精致,大多是抓拍的瞬间——训练场上的他挽着袖子,一手比划着方向盘打法,一手擦着汗;办公室里的他对着电脑屏幕皱眉,屏幕上是学员的进度表;甚至有张被学员偷拍的照片,他蹲在地上帮学员调整后视镜,裤腿沾着泥点,头发被风吹得有点乱,这些照片没有华丽的滤镜,却藏着他从2003年踏入驾培行业至今的故事。
20年前的南康,学车还是件“稀罕事”,刚从技校毕业的刘挺猛在驾校当学徒,每天的工作是擦车、搬桩杆、给教练递水,那时的他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开驾校,只是觉得“能把车开好,能教会别人开车,挺有意思”,学徒期间,他最常做的事是站在老教练旁边偷师:“王师傅教坡起时总说‘慢抬离合、轻给油’,我就在旁边记,自己偷偷拿教练车练,熄火十几次才找到感觉。”这段“偷师”的经历,让他后来当教练时格外注重“手把手教学”——“我自己学车时最怕教练光说不练,所以教学员时,我一定要坐在副驾,他们手怎么动、脚怎么踩,我都能及时纠正。”
2010年,刘挺东用攒了五年的积蓄,加上借来的20万,盘下了南康郊区一个濒临倒闭的小驾校,改名“挺猛驾校”,开业那天,他站在挂着红绸的校门口,拍了一张照片: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身后是三辆二手教练车,笑容有点腼腆,但眼神亮得像星星。“那时候就一个念头:让学员花最少的钱,学到真本事。”这张照片,后来被他裱起来挂在了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成了“初心”的见证。
照片里的“挺猛哲学”:把学员当“自己人”
在“挺猛驾校”的学员群里,流传着一张特殊的照片:2021年夏天,一个叫小李的女学员在科目二考试时因为紧张,连续两次倒在倒车入库,蹲在考场门口哭,刘挺猛得知后,开车赶到考场,没说太多安慰的话,只是递了瓶水,拍着她的背说:“哭啥?我当年考驾照,三次都没过,比你惨多了,明天我带你练,这次肯定过。”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训练场上就出现了两人的身影:刘挺猛拿着小旗子,在车边一遍遍演示,直到小李的离合踩得稳稳当当,方向盘打得恰到好处,后来小李一次性通过了考试,临走时偷偷拍了一张刘挺猛背对着她检查后视镜的照片,发在群里配文:“刘老板虽然看起来‘挺猛’,其实心细得很。”
这样的“细节”,藏在刘挺猛的每一张照片里,有张照片是在练车场拍的:他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学员的“弱点”——“张三:坡起容易溜车,多练离合半联动”“李四:侧方停车看点不准,用粉笔在地上画标记”,他说:“每个学员情况不一样,不能‘一刀切’,有的学员胆子小,要多鼓励;有的学员悟性高,可以加练难点。”为了方便学员练车,他甚至把自家的车库改成了“休息室”,准备了免费的茶水、充电宝,还有应对南康酷暑的绿豆汤——这些场景,都被学员用手机拍下来,成了驾校“口碑宣传”的素材。
更难得的是刘挺猛的“较真”,2022年,有学员反映科目三考试路段新增了一个“学校区域”的警示牌,很多学员因为没注意减速被扣分,刘挺猛二话不说,开车跑了三趟考场,把新增的标志、标线都拍下来,打印成大图纸贴在训练场,还专门带学员去“实地踩点”,有教练觉得没必要:“考试时注意点就行,哪用这么麻烦?”他却瞪着眼说:“学员考试过不了,我们脸上也无光!多一分准备,就少一分遗憾。”那张贴在图纸旁的照片,是他站在警示牌前,拿着扩音器给学员讲解注意事项的样子,额头上渗着汗,表情严肃得像在“打仗”。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驾校里的“人情味”
在“挺猛驾校”的墙上,有一面“照片墙”,上面贴满了学员和刘挺猛的合影:有的学员拿到驾照后,特意穿西装打领带和他合影;有的学员工作后带着孩子回驾校,拍下“三代人”的照片;甚至有外地学员,考完驾照开车回南康,后备箱装着老家的特产,只为和他吃顿饭、拍张照,这些照片没有统一的排版,有的带着相框,有的只是打印出来用胶带粘着,却成了驾校最温暖的风景。
“照片墙”最中间的位置,是一张2023年的春节照:刘挺猛和十几名没回家过年的学员一起包饺子,围着桌子笑得合不拢嘴,那年冬天,因为疫情,不少学员滞留南康,刘挺猛干脆把食堂腾出来,每天变着花样做菜,晚上还组织大家看春晚。“他们都是孩子,一个人在外不容易,我得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他说这话时,眼里泛着光,旁边的照片里,他手里端着饺子,袖子挽得老高,围裙上沾着面粉,像个乐呵呵的“大家长”。
有次驾校组织“学员自驾游”,十几辆教练车挂着“挺猛驾校”的横幅,去南康的东山公园野餐,刘挺猛拿着相机,给每个学员拍照:有人比着耶,有人抱着方向盘假装“赛车”,还有人把头伸出车窗笑,这些照片后来被做成了相册,每个毕业的学员都能拿到一本。“学车不只是拿个证,更是一段回忆。”刘挺猛说,“我希望他们以后看到这本相册,能想起在‘挺猛驾校’的日子,想起我们一起练车的汗水和笑声。”
照片背后的“硬实力”:口碑是最好的“广告”
在很多人眼里,驾校老板的照片出现在宣传栏里,多少有点“个人崇拜”的意味,但在南康,“挺猛驾校”的口碑,恰恰是刘挺猛和他的一张张照片“攒”出来的,南康本地有个说法:“学车要找‘挺猛’,老板的照片挂在墙上,学员的心就放在肚子里。”为什么?因为照片里的“实在”“较真”“热心”,就是驾校最好的“质量保证”。
为了让学员学得放心,刘挺猛在教练车的副刹上装了监控,每天查看录像,一旦发现教练有“吃拿卡要”或者态度不好的情况,立刻辞退。“我自己的照片挂在墙上,我要是让学员受委屈,不是打自己的脸吗?”他说这话时,表情很认真,旁边的照片里,他正指着监控屏幕给教练们开会,眉头紧锁,像个“铁面判官”,但也正是这种“不留情面”,让“挺猛驾校”的教练团队成了南康驾培行业的“一股清流”——没有“潜规则”,没有“吃拿卡要”,学员练车的时间、项目,都清清楚楚写在合同上,教练必须按合同教学。
从最初的3辆教练车,到现在的50辆;从每年培训几百人,到现在的几千人;“挺猛驾校”的规模在扩大,但刘挺猛的照片始终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报名大厅、训练场、考场外……他说:“我不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把每张照片拍得实在,把每个学员教好,这驾校就能开下去。”不少学员是通过“看照片”选择“挺猛驾校”的:“看到刘老板的照片,就觉得这人靠谱,跟着他学车,放心。”
相关问答FAQs
问:听说“挺猛驾校”的老板刘挺猛会亲自带教,是真的吗?
答:其实刘老板已经很少亲自带教学员了,但他坚持每天都会去训练场“转一圈”,看看学员的练习情况,和教练、学员聊聊天,如果遇到学员特别紧张或者进度比较慢,他会亲自上手指导,比如坡起、倒车入库这些难点,很多学员都说:“刘老板虽然不常教,但只要他在,心里就特别踏实。”
问:“挺猛驾校”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凶”,教学是不是特别严格?学员跟不上怎么办?
答:“挺猛”其实不是“凶”,而是“挺身担当,猛抓质量”的意思,教学上确实有严格的地方,比如每个动作必须按标准来,不能“偷懒”;但教练们都很耐心,会根据学员的接受能力调整进度,比如有的学员反应慢一点,教练就多花时间分解动作,甚至单独加练;还有的学员平时上班没时间,驾校开设了“晚班”“周末班”,方便大家练车,刘老板常说:“严格是为了让学员真正学会开车,不是为了为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