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记分制度作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记分约束驾驶人行为,减少交通违法,长期以来,“买分卖分”“代人销分”等乱象屡禁不止,不仅扰乱了交通管理秩序,也削弱了记分制度的严肃性,为规范记分管理,公安部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驾驶证记分规则进行了全面优化调整,其中针对“扣分借用”类行为的界定与处罚尤为严格,为驾驶人划清了行为红线。
新规背景:从“漏洞”到“闭环”的管理升级
过去,部分驾驶人为避免驾驶证被记满12分导致的降级、重考、暂扣等后果,通过“找黄牛”“关系户”等方式,将交通违法记分“转嫁”至他人驾驶证上,甚至形成非法产业链,这种“代人受过”的行为,不仅让违法者逃避责任,也破坏了交通执法的公平性,新规立足“源头治理、精准打击”原则,从记分规则、学习减分、责任认定等多维度完善制度,堵住“扣分借用”的漏洞,实现“违法必究、记分精准”的管理目标。
新规核心内容:明确“借用”红线,强化违法成本
(一)记分分值优化:精准匹配违法危害性
新规对部分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分值进行了调整,实现“过罚相当”。
- 代替他人记分:将“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违法处罚和记分”的行为,从原规定的“一次记6分”调整为“一次记12分”,与肇事逃逸、醉驾等严重违法行为的记分值持平,凸显对此类“零容忍”态度。
- 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机动车:记分从12分下调至9分,兼顾对驾驶人违规驾驶的约束与部分非主观故意的包容。
- 驾驶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标线指示:记分从3分下调至1分,针对轻微违法“柔性化”处理,引导驾驶人主动纠错。
以下为部分典型违法行为记分调整对比:
违法行为类型 | 调整前记分 | 调整后记分 | 调整说明 |
---|---|---|---|
代替他人接受违法处罚和记分 | 6分 | 12分 | 升级为严重违法,加大惩戒力度 |
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 | 12分 | 9分 | 兼顾主观故意与客观危害 |
驾驶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标线指示 | 3分 | 1分 | 轻微违法“首违不罚”导向 |
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停车 | 6分 | 3分 | 减少非严重拥堵场景下的记分 |
(二)“学法减分”规则完善:合法减分渠道更规范
新规明确“学法减分”的适用条件与流程,为驾驶人提供合法的记分减免途径,同时严防滥用:
- 减分上限:一个记分周期内,可通过“学法减分”累计减免6分,每个记分周期内最多可申请3次,每次参加学习考试可减免1分。
- 学习要求:需通过“交管12123”APP完成3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交通安全学习,并参加20道题的考试,答对18道以上合格。
- 排除情形:最近3个记分周期内有代替他人记分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等情形的,不得参与“学法减分”。
这一设计既鼓励驾驶人主动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又通过限制条件避免“减分通道”被违规利用,从根源上减少“扣分借用”需求。
(三)“买分卖分”全链条打击:违法成本显著提升
新规对“买分卖分”的组织者、参与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细化,形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高压态势:
- 代替他人记分:对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违法处罚和记分的行为,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同时暂扣驾驶证6个月;
- 组织代替记分:对组织、介绍他人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违法处罚和记分的行为,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10万元;
- 买分行为:对购买记分的实际违法人,除依法接受交通违法处罚外,还将按“提供虚假证言”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新规明确“人证合一”核查机制,交通违法处理时需核对驾驶人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三证一致”,并通过人脸识别、视频连线等方式核验处理人是否为实际驾驶人,杜绝“替人销分”的操作空间。
(四)满分与审验学习:分类管理强化责任意识
针对不同记分情况的驾驶人,新规优化了满分学习与审验学习要求,推动驾驶人从“被动扣分”向“主动守法”转变:
- 满分学习:一个记分周期内记满12分的驾驶人,需参加为期7天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学习(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需参加30天学习),考试合格后领回驾驶证;
- 审验学习:持有大型客货车、牵引车等准驾车型驾驶证,且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有记分但未满12分的驾驶人,需参加为期1天的审验学习(可通过网络学习完成);持有C类驾驶证的驾驶人,记分未满12分免予审验学习。
对驾驶人的影响:守法是唯一“捷径”
新规实施后,“扣分借用”的违法成本远高于记分本身,而“学法减分”等合法渠道则为驾驶人提供了纠错机会,对驾驶人而言,需树立“开车上路、责任自负”的意识:
- 避免侥幸心理:无论是“卖分”获利还是“买分”消灾,都将面临罚款、拘留、暂驾等处罚,甚至影响个人征信(如纳入交通违法失信记录);
- 善用合法减分:通过“学法减分”提升交通安全知识,既能减免记分,也能降低违法风险;
- 规范驾驶行为:遵守交通规则是避免记分的根本,新规对轻微违法“降分处理”,对严重违法“记分从严”,引导驾驶人聚焦“安全驾驶”核心。
驾驶证扣分“借用新规”并非禁止记分处理,而是通过制度设计让记分回归“奖优罚劣”的本质,它既是对“买分卖分”等乱象的精准打击,也是对驾驶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对每一位驾驶人而言,与其绞尽脑汁“找关系”“借分数”,不如从每一次安全驾驶做起,让文明出行成为习惯。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新规实施后,家人之间可以互相“借用”驾驶证扣分吗?比如我违章被扣了3分,让家人顶替去处理,可以吗?
解答:不可以,根据新规,“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违法处罚和记分”的行为,无论是否为家人关系,均属于违法行为,代替记分人将被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暂扣驾驶证6个月;实际违法人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处罚(如因“提供虚假证言”被拘留),驾驶证记分是针对实际驾驶人的处罚,具有“人证合一”的强制性,任何形式的“顶替”都触碰法律红线。
问题2:“学法减分”可以累计使用吗?一个记分周期内最多能减多少分?
解答:“学法减分”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减免分值不能超过6分,驾驶人可通过“交管12123”APP申请,每次参加学习考试合格后可减免1分,一个记分周期内最多可申请3次(即累计减免3分),若已减免3分后仍有记分,可通过再次学习考试继续减免,但总减免分值不超过6分,需要注意的是,最近3个记分周期内有代替他人记分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等情形的,不能参与“学法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