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报名之后能否退钱,是许多学员在报名前或报名后都可能遇到的疑问,这一问题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需要结合退费原因、合同约定、实际履行情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下面将从法律依据、常见退费情形、退费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法律依据:退费的核心是合同约定与法律规定
驾校退费的本质是合同解除后的费用结算,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约束,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等方式,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的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这意味着,若驾校提供的合同中包含“报名后一律不退费”等格式条款,且该条款明显排除学员主要权利、加重驾校责任,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条款,学员仍可依法主张退费。
常见退费情形:分情况判断能否退及退多少
(一)学员原因退费:按实际发生费用扣除
若因学员个人原因(如时间冲突、学习计划变更、不想继续学等)申请退费,能否退、退多少,主要取决于合同约定及实际履行阶段,以下是不同阶段的参考处理方式:
- 未签订合同或签订合同未缴费:此时双方未形成合同关系或合同未生效,学员可要求全额退费(若已支付预付款)。
- 签订合同并缴费,但未开始训练:
- 驾校通常可扣除已发生的必要费用(如报名工本费、考试系统录入费、教材费等,一般为100-500元),剩余部分应退还学员。
- 若合同中“不退费”条款未以显著方式提示(如加粗、下划线、单独说明),学员可主张该条款无效,要求扣除实际损失后退款。
- 开始训练但未考科目一:
- 需按已完成学时的比例扣除费用,总学费3000元(含40学时训练,每学时75元),若已完成10学时,则扣除750元,剩余2250元可退。
- 部分驾校可能约定“扣除10%-20%手续费”,若该比例过高(超过实际损失),学员可要求调整。
- 考过科目一后进入科目二、三训练:
- 此时驾校已产生考试预约费、教练安排成本及固定管理费用,退费比例通常较低(如扣除已交学费的50%-70%)。
- 若学员已通过部分科目考试(如科目一已通过),驾校可能不退还对应科目的培训费用及考试费。
以下是不同阶段退费参考比例的归纳:
阶段 | 参考退费比例 | 说明 |
---|---|---|
刚报名(未签约或签约未缴费) | 全额退费 | 未形成合同关系或合同未生效,驾校无实际损失 |
签约缴费但未开始训练 | 扣除100-500元工本费后全额退费 | 驾校可能产生系统录入、资料准备等少量成本 |
开始训练但未考科目一 | 按已完成学时比例扣除(如每学时75元) | 学时费为主要成本,按实际消耗计算 |
考过科目一后 | 扣除50%-70%费用 | 驾校已产生考试预约、教练安排等固定成本 |
(二)驾校原因退费:可主张全额退及赔偿
若因驾校违约导致学员无法继续学习,学员可要求解除合同并全额退费,同时可主张赔偿损失,常见情形包括:
- 教学质量问题:教练存在辱骂、暴力教学、频繁索要“好处费”(如烟钱、请客吃饭等),或教学进度严重滞后(如约定3个月学完,半年仍未安排训练),学员需保留聊天记录、录音、视频等证据,可向交通运输部门(运管处)投诉并要求全额退费。
- 驾校单方面变更服务:如擅自更换训练场地(导致学员通勤成本大幅增加)、减少训练学时、提高收费标准等。
- 驾校倒闭或跑路:若驾校因经营不善停业,或负责人卷款跑路,学员可立即报警(若涉及诈骗),同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投诉,通过破产清算程序追回费用,或要求主管部门协调其他驾校承接剩余培训。
- 无法组织考试:因驾校资质不全(如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未与考场建立合作关系,导致学员长期无法预约考试。
退费流程:从协商到维权的步骤
- 协商沟通:学员首先与驾校协商,明确退费原因、金额及退款时间,保留书面沟通记录(如微信聊天、邮件)或录音录像(注意合法性,避免侵犯他人隐私)。
- 投诉举报:协商不成时,可采取以下途径投诉:
- 12315平台:拨打12315热线或登录全国12315网站(www.12315.cn),提交合同、缴费凭证、证据材料等,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调解;
- 交通运输部门:向当地运管处(道路运输管理局)投诉,因驾培行业由其监管,可要求对驾校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并协助退费;
- 消费者协会:向当地消协申请调解,借助第三方力量推动问题解决。
- 法律途径:若投诉无效,学员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退还费用及赔偿损失(如因驾校跑路产生的交通费、误工费等),注意诉讼时效为3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算。
注意事项:如何降低退费风险
- 签约前仔细阅读合同:重点关注“退费条款”“违约责任”“学时规定”“训练场地”等内容,对“不退费”“最终解释权归驾校”等模糊条款要求驾校明确说明,并拒绝签订排除自身权利的格式条款。
- 保留缴费及训练证据:保存好收据、转账记录、学时打卡记录(如驾校APP数据)、与教练的沟通记录等,以便维权时使用。
- 了解地方政策:部分省市出台过驾培行业退费细则(如某省规定“未开始训练可退80%费用”),可提前咨询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明确退费标准。
- 警惕低价陷阱:部分驾校以“低价包过”“名额有限”为噱头吸引报名,后通过“不退费”或附加收费(如“模拟费”“加时费”)牟利,选择驾校时应综合考量口碑、资质(查询《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收费标准及场地设施,避免因小失大。
相关问答FAQs
问:报名后没开始练车,驾校说合同写了“不退费”,真的不能退吗?
答:不一定,根据《民法典》规定,格式条款若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免除经营者责任,无效,若合同中“不退费”条款未以显著方式提示(如加粗、下划线、单独说明),且学员未开始接受服务,驾校未产生实际损失(如仅发生少量工本费),学员可主张该条款无效,要求扣除已发生费用后退款,若驾校拒绝,可通过12315投诉或起诉维权。
问:驾校倒闭了,钱能退回来吗?
答:可以,驾校倒闭属于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形,学员可采取以下措施:1. 向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介入处理;2. 收集合同、缴费凭证等材料,向法院申请驾校破产清算,申报债权参与分配;3. 若主管部门认定驾校存在违规(如超范围经营),可协调其他正规驾校承接剩余培训,学员只需补缴差价即可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