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电子扣分规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科技手段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记录、处理,并相应记分的管理制度,其核心目的是规范驾驶行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目前已实现全国联网管理,覆盖绝大多数非现场交通违法(即电子眼抓拍)和部分现场处罚的记分处理。
适用范围
电子扣分主要适用于机动车驾驶人通过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如电子警察、卡口、测速仪等)记录的交通违法行为,以及部分由交警现场开具处罚决定书的违法行为,无论是本地还是异地违法,只要被设备抓拍并确认,均可通过电子化渠道处理记分,需要注意的是,对违法事实有异议、涉及暂扣驾驶证、吊销驾驶证等严重处罚的,需通过线下渠道处理。
扣分规则
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记分分值分为12分、9分、6分、3分、1分五档,不同分值对应不同的违法情形,以下为典型违法行为与记分分值的对应关系(部分):
记分分值 | 典型违法行为示例 |
---|---|
12分 | 替他人记分、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如持C1照驾驶摩托车)、高速倒车逆行、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处罚和记分并从中牟取利益 |
9分 | 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停车、驾驶未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的公路客运汽车、旅游客运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准驾车型不符(如持A1照驾驶B2车) |
6分 | 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闯红灯、闯黄灯)、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驾驶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物品,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者未悬挂明显标志 |
3分 | 驾驶机动车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违反禁止标线指示(如压线、越实线转弯)、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低于规定最低时速、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 |
1分 | 驾驶机动车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骑轧车行道分界线、驾驶机动车拨打接听手持电话、驾驶人未按规定系安全带 |
处理流程
- 违法信息推送: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后,公安交管部门通过交通技术监控设备采集违法信息,经审核确认后,通过“交管12123”APP、短信、信函等方式通知机动车驾驶人及车主。
- 确认与处理:驾驶人需在收到通知后15日内(或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先到者为准)通过“交管12123”APP、自助处理终端或车管所窗口处理,处理时需确认违法事实,缴纳罚款(罚款标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地方规定),记分将实时记入驾驶证。
- 记分周期管理:驾驶证记分周期以初次领证日期为准,周期内记分未达12分的,记分予以清除;达12分的,需参加满分学习(科目一考试,A/B类驾照还需加考科目三),合格后清除记分,恢复驾驶资格。
注意事项
- 异地处理:全国已实现异地违法处理和记分,驾驶人可通过“交管12123”APP直接处理异地非现场违法,无需返回违法地。
- 满分学习:一个记分周期内记满12分或累积记分达12分的,需在15日内到驾驶证核发地或违法行为地车管所报名参加满分学习,学习期间不得驾驶机动车。
- 异议处理:对违法记录有异议的,可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公安交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在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A/B类驾照审验:持有A1、A2、A3、B1、B2类驾驶证的驾驶人,若记分周期内有记分(未满12分),需在周期结束后30日内参加审验学习(接受不少于3小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和文明驾驶常识、应急处置知识等学习)。
相关问答FAQs
Q1:电子扣分和现场处罚扣分有什么区别?
A:电子扣分是指通过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抓拍的非现场交通违法(如闯红灯、超速等),经系统审核后自动记分;现场处罚扣分是指交警现场查处违法行为(如酒驾、不按规定悬挂号牌等),当场开具处罚决定书并记分,两者在记分规则、法律依据上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违法行为的发现和处理方式:电子扣分需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主动处理,现场处罚则当场完成处罚流程。
Q2:驾驶证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满12分后,如何恢复驾驶资格?
A:驾驶人需在记满12分后15日内,持本人身份证、驾驶证到车管所报名参加满分学习(学习内容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即科目一考试),A1、A2、A3、B1、B2类驾驶人还需在通过科目一考试后,参加道路驾驶技能(科目三)考试,学习考试合格后,记分将被清除,驾驶证恢复使用;若逾期不参加学习,驾驶证将被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