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四川驾考需求逐年攀升,但“挂学时”现象也随之滋生,各类打着“便捷刷学时”幌子的网站、小程序在网络上悄然出现,所谓“挂学时”,即学员通过非正规途径完成《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要求,而非实际参与培训,四川驾校挂学时网站正是围绕这一需求形成的灰色产业链,其运作模式、风险隐患及监管现状值得深入探讨。
四川驾校挂学时网站的运作通常分为三步:学员注册并上传身份证照片,选择所需车型(如C1手动挡、C2自动挡)及学时数量,支付费用后,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模拟GPS定位、人脸识别等审核流程,自动完成学时上传,这类网站多宣称“官方合作”“快速出证”,实际却未与正规驾校或交通管理部门关联,属于典型的违规操作,从市场情况看,不同车型学时要求不同,挂学时价格也存在差异,具体可参考下表:
车型 | 驾考大纲要求学时 | 挂学时参考价格(元/学时) |
---|---|---|
C1 | 62(理论)+16(场地)+24(道路) | 10-15 |
C2 | 60(理论)+16(场地)+20(道路) | 8-12 |
B1 | 124(理论)+38(场地)+46(道路) | 15-20 |
挂学时现象的滋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多重成因,部分学员因工作繁忙、时间紧张,难以按驾校安排完成线下培训,便试图通过“挂学时”走捷径;少数驾校培训质量不高,学员反映线下练车“走过场”,认为不如直接挂学时高效;早期学时审核系统存在漏洞,部分平台通过技术手段绕过监管,使得违规成本较低,进一步助长了这一风气。
挂学时的危害不容忽视,对学员而言, skipping 实际培训意味着驾驶技能掌握不扎实,考试挂科率更高,即便侥幸拿到驾照,上路后也易因操作不当引发交通事故,若被查出协助挂学时,将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资质的风险,行业声誉严重受损,更深远的是,挂学时破坏了驾培市场的公平竞争,劣币驱逐良币,导致正规驾校生存压力增大,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培训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四川省交通运输部门已采取多项监管措施,2022年起,全省推广使用“四川省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通过人脸识别、随机抓拍、GPS定位、学时数据实时上传等技术手段,确保学时“真学、真练、真考”,交通管理部门与公安交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对学时数据进行核查,对发现挂学时的学员,取消其考试资格;对涉事驾校,依法从严处罚,行业协会也加强自律,引导驾校提升培训质量,从源头上减少学员挂学时的需求。
学时培训是驾驶技能培养的基础,其重要性远超一张驾照,对于学员而言,选择正规驾校、主动参与线下培训,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对他人交通安全的负责,对于驾校而言,唯有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谋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唯有学员、驾校、监管部门三方合力,才能彻底斩断挂学时的灰色链条,让驾考回归“学技能”的本质。
FAQs
问:四川驾校挂学时网站合法吗?
答:不合法,根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驾培机构及学员不得通过虚假学时、代刷学时等方式违规完成培训,挂学时网站属于违规操作,一经发现,学员将被取消考试资格,涉事平台也将被依法取缔。
问:挂学时被发现了会有什么后果?
答:若学员通过挂学时被查处,不仅已刷学时作废,需重新参加培训并缴纳费用,还可能被记入驾培行业信用档案,影响未来报考其他驾校;对协助挂学时的驾校,交通管理部门将处以1-5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